立即注册 登录
紫雨轩 返回首页

星河秋雁的个人空间 http://www.ziyuxuan.net/?6248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星河秋雁】老槐树的见证

热度 6已有 754 次阅读2016-4-21 08:23 |系统分类:散文

老槐树的见证(一个老八路的回忆录)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的张吕村东头,一棵老槐树。它的枝干虬屈,树身雄浑。虬屈的枝干饱经风霜的洗礼;雄浑的树身久经生活的检验。每年的春季之后,郁郁苍苍的树枝,遮天蔽日,蓬勃茂盛。上千年的树龄,让这一棵老槐树见证着生活在这里的世世代代的赵家儿女风雨沧桑的生活。记载着赵氏后裔的起伏跌宕的历史。赵家的后裔,如同这一棵老槐树的风采,世代昌盛。而我们本文所讲的主人公赵明堂,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赵家后裔的其中一员。根据渑池县张吕村《赵氏族谱》记载:赵明堂的祖父赵金生为当地的赵氏二十一世孙。赵金生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赵志恭,次子赵致申。赵致申生有四个儿子:长子赵明锐,次子赵明顺,三子赵明甫,四子赵明堂。长子赵明锐解放前被抓走当壮丁,一去杳无音信,至今下落不名。二儿子赵明顺娶妻伊氏,生一女。名赵银恋。该女儿随父亲居住本村;三儿子赵明甫,娶妻张氏,生一子赵月成。一女赵月琴。四儿子赵明堂,娶妻李秀英。长子赵成军,妻梁育芳;次子赵卞军,妻弓顺英。三子赵卞成,娶妻王居敏;四子赵福军娶妻杨文红;长女赵卞珍;次女赵丽珍;三女赵亚。

本书的故事就是从赵明堂身上开始的:

一九一八年一月,赵明堂就出生在老槐树旁边的一所农家茅草屋内。这一年,正是中华民国七年。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代。这一年出现北洋军阀的“府院之争”。总统冯国璋在北京因处处受到总理段祺瑞掣肘。北洋政府分化为直、皖两系,矛盾很深。这正是“官场上如同戏台子,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当官的老爷们在台上为了权力你抢我夺,哪还顾得了穷苦的老百姓死活?“府院之争”就为以后的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各个军阀为了自己的主子,都在磨刀霍霍。战争的硝烟随时就会蔓延而起。当官的争夺权力,就苦了老百姓。中华大地遍布着旱灾和水患。四万万同胞生活在的战乱和饥馑之中。而位于河南西部的赵明所在的家乡渑池县,如同全国其他的地方一样,受着贫穷和饥饿的折磨。这是一个连接豫陕晋三地的地方。也是旱灾经常光顾的地区。渑池的地面,属于丘陵系列,沟壑起伏,十年九旱。吃饭就成为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长辈人一年四季都在地主的农田里为主人操劳,换来的却是很少的一点粮食。一年三百六十天,打下的粮食只能吃两三个月,余下的就是要靠野菜和树皮、草根充饥。而因为没有饭吃,大人们患上浮肿病,浑身没有力气,躺于地面眼睁睁看着天空的太阳慢慢西坠。孩子们爬在母亲的怀抱内嗷嗷大哭------母亲的体内已经没有乳汁供儿子吸吮。

赵明堂自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受着饥馁的熬煎。幼小年龄的他,坐在门前那一棵老槐树的下面,摸着软瘪瘪的肚子,望着老槐树枝头飞腾的乌鸦和麻雀儿,心内就充满着幻想。他羡慕着,人还不如鸟儿。乌鸦是多麽愉快的鸟儿啊,饿了,就飞到附近的地方去觅食;吃饱了,就回来在老槐树上唱歌。那些个头不大的麻雀,也是那么的快乐。整日间吱吱喳喳,从不知道什么是饥馁,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可是村里的人们,为什么都是脸上带着忧郁?。他的一家,总是因为锅内没有粮食而时常断顿。当没有粮食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那黑乎乎的从地里挖回的野菜煮上半锅。然后喊他的哥哥们喝这些菜汤。菜汤的味道是什么样的,总是一种歪腻腻的咸中稍微带一点甜味儿的感觉。尤其是他赵明堂,从懂事的时候开始,肚子就没有撑开肚皮没有吃过一顿的饱饭。每一日,总是那些让人吊胃口的菜汤、菜汤、依旧是菜汤。

但是,在母亲的眼里,菜汤子就已经尽了一个长辈的最大努力。赵明堂的父亲,整年给地主扛长工。而获得只能是混上肚子不饿。至于说往家中拿一点粮食,地主是不同意的 。因此,家中照顾儿子们生活的担子,就有赵明堂的母亲独自扛了起来。为此,做母亲的不断给丈夫争执,要求他管一管儿子们的吃饭。可赵明堂的父亲-----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只知道卖力气的庄稼汉子,地主不给他劳动报酬,他会有什么办法去解决家里孩子们用餐问题呢?无奈父母亲吵归吵。当父亲离开家乡去给地主当雇工之后,母亲就不得不打理几个儿子填饱肚子的问题。

这就是一个做母亲的伟大。当她完全担起一家生活重担的时候,当她面对家中没有柴米油盐的困局,她没有屈服。她要面对眼前的现实,要让几个儿子有一口填报肚皮饭食。在母亲的照料下,赵明堂的大哥和二哥相继长大。有了力气干活。于是,就同父亲一起,到地主家里做雇工。虽然说没有报酬。但是是能够混饱肚子也是当时的要求。这也是母亲的想法。两个大儿子外出干活儿,起码可以减轻两个人的口粮。这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两个哥哥外出当雇工,家里只剩下赵明堂和他的三哥赵明甫。那一年是民国十五年。赵明堂只有八岁。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让赵明堂历历在目。那就是他的大哥和二哥,在地主家干活的时候,都被国民党军队抓走当壮丁。他只记得二哥是在韩复渠的部队里当差。至于大哥被抓到了哪里,他是不知道的。而在家里,母亲带着赵明堂和他的三哥一块儿度日。

没有粮食的日子难熬。赵明堂记得,每天的早上,他就要被母亲喊起来,让他和三哥一块儿到外边去挖野菜。因为长时间不下雨,天气的干旱,地里的庄稼不能生长。连野菜也没有。赵明堂记得,三哥带着他,前往村外边的地里挖野菜。他们弟兄两个,走哇、走哇,走遍了村外的土地。可是,篮子里就是那么一丁点儿的收获。

“哥,听说清凉山上的树多,没准那儿的野菜也不少。”小小年纪的赵明堂,向哥哥提出建议。

清凉山,是距离张吕村北边四五里之外的一座小山。当赵明堂和他的三哥在周围的南昌村、北坡、葫芦套、石板沟等跑遍之后。周围的穷人太多了。挖野菜的人影子不断地在赵明堂的眼前晃动。穷人都是凭挖野菜维持生命的。但是,当大家都出来干这个行当的时候,地里野菜的数量就锐减了。加上天旱,当地就寻觅不到野菜了。小小的赵明堂,曾经记得他和小伙伴们到过一次清凉山。那里的山势虽然不高。但是,山上的树木可是令赵明堂印象挺深的。绿树笼罩山顶,山上有很多的野果树。酸枣树、野杏树,橡树等等。赵明堂记得他去玩的那一天,正逢下过雨,一股股的溪水从山上汩汩往下流淌。赵明堂的提议,让哥哥赵明甫也觉得那是一个好的选择。清凉山的野味儿,一定比他们家门口多得多。到那里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赵明堂和三哥第二天的早晨,没有告诉母亲就偷偷地溜了出来。按照哥两个商量好的意思,那就是要给母亲一个惊喜。回来的时候要装的满满一袋子成果,让娘儿三个饱餐一顿,叫母亲也跟着高兴一番。

哥儿两个满怀希望的来到清凉山。当赵明堂看到清凉山山峰的时候,那种兴奋的表情就没法说了。这些日子以来的饥饿的困扰,让小明堂一扫而尽。他把清凉山当成心目中的花果山。漫山遍野的野果实可以充饥。汩汩的流水可以让他解乏。在这里,他似乎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恩赐。

但是,当赵明堂和三哥走进清凉山的时候,眼前的一切竟然让他不知所措。想象中的清凉山和眼前看到的清凉山,已经是两种模样,两个天下。在赵明堂记忆的山上,应该有青青的树,绿色的水,散发着果香的果子。但是,眼前的清凉山,竟然是一幅光秃的画面。秃秃的山头,只有稀疏的几棵隐隐见到绿意的树木。印象的水流不见踪影。只有鹅卵石留下的水冲刷的痕迹。翠红的带着酸味儿的酸枣没有了。那些野杏树,野桃树的身影似乎被大风吹到了爪哇国。眼前剩下的,只有荒芜的山头和萧条的树枝。小小的赵明堂和他三哥的想法毕竟太天真了。赵明堂来的时候,那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季节。在那样的气候条件下,漫天的阴云密布,雾气笼罩山头。特别是雨水刚下过的时候,山间就是流水潺潺。而如今是干旱的岁月。几个月没有雨水降临,树木因为没有雨露滋润,就没有生长的源泉。土地缺乏雨水的甘露,就是一派荒芜。哪里还会有什么野果和野菜?没有雨水的山头,哪里会有生命的迹象?赵明堂和他的三哥就是两个孩子。他们只知道肚子饥饿的味道是非常不好受的。他们只晓得去寻找野菜野果填报肚皮。哪里会想到此刻的清凉山是如此的场面。弟兄两个呆呆的站在山下面,望着山上不时晃动的人影,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他们明白山上走动的那些人。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也是外出觅食的。如今寻找食物的人的希望和他们弟兄两个一样,都破灭了。彼此间的心情也许是相同的。

一只老鹰盘旋着,追逐着山头上那些晃动的生物。两只老鸹聒噪着,飞翔的动物也是在寻求填肚子的物品。“呸!呸!晦气的家伙。”赵明甫拾起身边的一个石头块儿,朝呜哇的飞禽掷去。赵明堂一屁股坐在地上,望着三哥投出去的石头块儿,看到此一幕,他想到了门口的那一棵老槐树上的麻雀和乌鸦。是的,在赵明堂他们生长的这个时代,人真的还不如鸟儿们快活。这一座清凉山,本是赵明堂梦想的天堂之处。在他的想象中,尽管没有粮食,但是,野菜野果保证可以供他哥儿两个吃一个饱。而如今,当这个愿望破灭之后,小小年纪的赵明堂浑身无力躺在山坡下。他拽起一棵草根,就放在嘴里咀嚼。尽管是土味儿夹杂着草腥味儿,此刻的赵明堂,也辨不出是什么滋味。饥饿过度的者,是分不出味道的,只要能够咽下喉咙,能装进肚子,就是食物。此刻的草根,涩啦啦的,但对于长久饥馑的孩子,也算是解除饥饿的的办法。

傍晚,当弟兄步履蹒跚,摇晃着奔回家门的时候,母亲早已经在老槐树下连续向外张望十几次了。按照往常的习惯,哥儿两个外出总要给娘打一个招呼。而今日的早晨,两个孩子竟然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家,而且一出去就是一天。这可把娘的心操坏了。十一岁和九岁的孩子一天不见踪影,让娘在家里坐卧不安。看到两个儿子身体晃荡着向老槐树下走来,母亲赶紧往前,当得知孩子是在附近挖不到野菜、到清凉山觅食的时候,母亲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傻孩子,你们怎么这么傻啊”。母亲说,“咱们这里遭灾,山上不也是一样啊。咱家的地头上长不出野菜,山上也是啥也没有的。”深谙世故的母亲,自然知道天下的灾情是一样的。更何况只有几里之外的的山上,与村子没有多大的差别啊。但是,孩子们就是孩子们,无邪的天真,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隔着哪怕是一点的距离,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晚上,母亲把的谷糠和野菜掺和蒸出的菜团子拿了出来。别看是谷糠,那也是父亲从打工的地主家里求来的。他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家中的缺粮,两个小孩子没有裹腹的食物,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饿死啊。他向地主哀告,让对方发慈悲。地主看到老实巴交长工如此的模样,发了善心,把牲口也不吃的谷糠给了赵明堂的父亲一袋子。这就成为赵家当前糊口的唯一食物。母亲舍不得用得太多,每一次都掺和一些野菜。这样就可以坚持的时间长一些。灾荒的年景,一米抵三荒。谷糠也可以保住命。

等到夜晚,母亲在赵明堂和他的哥哥睡觉之前,向他们两个透露一个重大的决定,家里的情况已经不能再维持他们的生存。没有野菜,没有粮食。再在家中熬煎,那就是死路一条。因此,天明之后,他们娘儿三个要离开老槐树下面的家,到县城去要饭。母亲告诉赵明堂和他的三哥,渑池县城做生意的多,有钱人也多。到那里讨饭,也许要比在张吕村好要一点。在这个远离县城的僻静的村落,到处都是穷人的影子,到处都晃荡着挖野菜和要饭的人,根本就没有施舍饭食的富家。而县城,居住着有钱人,那里的情况肯定比张吕村这个小地方强得多。因此,娘告诉膝下的两个儿子,明天天一亮,就带他们出去。

夜色黑黝黝。老槐树的树身和枝叶苍苍茫茫,模糊不清。赵明堂走出茅草屋,来到槐树下面,仰望着老树,心中存着眷恋。自打他记事的时候起,就在树下和三哥一块儿玩耍。而如今,要离开这棵老树,到一个从没有去过的地方讨饭。赵明堂确实有一点舍不得。老槐树对他来说,隐藏着诸多的情怀和留恋。他明天就要走了,什么时候再回来?他不知道,三哥和母亲也肯定不清楚。为了活命,就这样离开老屋。小小年纪的赵明堂,舍不得啊。

“四儿”。娘从茅草屋走出来,喊着赵明堂的乳名。夜深了,她看到小儿子没有在身边睡觉。不放心,就起床寻找。没有料到,昏暗之中,小小年纪的赵明堂竟站在槐树底下发呆。“明天还要出门哪,你怎么还在这里?”娘问

“我睡不着。”赵明堂回答。母亲哪里知道儿子此刻的心事。尽管赵明堂只有九岁。世事的磨难,让他这个年级的孩子饱尝到饥馁和困苦的滋味,也让他成熟了。一个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经历。突然娘决定带他和三哥离开这个整天守候的茅屋的时候,赵明堂有点舍不得。他还想留在老槐树下。

“回去吧。”娘劝道。“留在老屋会饿死的。”看到儿子如此的眷恋家园。娘的眼泪也忍不住往下落。“咱们娘儿仨讨饭,就是为了让你弟兄俩有一条活路。以后再回到咱们的老槐树下。”

也许娘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赵明堂的心。再回老槐树的信念,支撑在他的心底。


路过

鸡蛋
6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兰馨 2016-4-22 16:54
写的真好!问好秋雁老师!
回复 萧梦 2016-4-23 10:35
感动
回复 花溪 2016-4-24 20:54
艰难岁月难忘的经历,老槐树见证了多少历史沧桑,感动,问候秋雁老师。
回复 星河秋雁 2016-5-3 10:56
伴月星: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老槐树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令人感动!
谢好友关注
回复 星河秋雁 2016-5-3 10:56
兰馨: 写的真好!问好秋雁老师!
多谢。这是正在写的回忆录
回复 星河秋雁 2016-5-3 10:57
萧梦: 感动
谢萧梦。问候
回复 星河秋雁 2016-5-3 10:57
花溪: 艰难岁月难忘的经历,老槐树见证了多少历史沧桑,感动,问候秋雁老师。
说得好
回复 夕雨 2016-5-4 01:27
生动的描述,感人的事情。问好秋雁老师。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紫雨轩 ( 豫ICP备11013669号 )

GMT+8, 2024-4-20 09:57 , Processed in 0.0343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