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紫雨轩 返回首页

KUNLUN的个人空间 http://www.ziyuxuan.net/?1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周公卜洛”失误是华夏人文历史错位的主因(三)

热度 3已有 819 次阅读2013-9-2 12:24 |个人分类:华夏历史文明传承|系统分类:历史文化

“周公卜洛”误是华夏人文历史错位的主因(三)

 

唐代经学家贾公彦在《周礼义疏》中解释说:“土圭尺有五寸,周公摄政四年(一说五年),欲求土中而营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测度也。度土之深,深谓日景长短之深也。”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说:“土,度也;缩,短也;盈,长也。谓圭长一尺五寸,夏至之日,竖八尺表,日中而度之,圭影正等,天当中也。”又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其中“颍川阳城”,即登封告成西周的“观景台”。

          

    

图七  贾公彦《周礼义疏》

据秦汉之际经学大师伏生弟子张生、欧阳生《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其中周公摄政“五年营成周”,也为周成王五年,即公元前1038年。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卜洛”,就在这年夏至之日正式在成周东部一带进行

当然,周公旦建立东都于成周洛邑,也与“三监叛乱”后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有关,西周把统治重心向东方的“阳地”转移,目的在于加强对东方“夏阳之地”的控制。这更加证明居住在“四象”“少阴”之地的周文王,在遗言《保训》中关于“日不足,唯宿不羕(长)”论断的正确性。 

但是,由于当时关于太极、昆仑、三皇五帝“中央之国”的华夏人文历史已经失传,加上用“土圭度日景之法”测量存在一定误差,精确度较低,导致周公旦所选择的“地之中”出现了重大错误。这一重大错误直到1760多年后才被发现。   

     

图八  周公姬旦

公元724年,即唐代开元十二年,太史监南宫说选择黄河南北平地,同时夏至日中之时,立八尺之表测量日晷及极星,测得登封阳城晷(日影)长1.48尺弱,夜视北极出地高34.4度。阳城在今河南登封东南约30里处,唐代易名“告成”。其地原有一个测景台,为“周公卜洛”立表测量日晷之地。同时,浚仪岳台晷长1.5尺微强,极高34.8度。浚仪为今河南开封,岳台在浚仪西部。由于唐朝测得开封浚仪更接近于晷长1.5尺的标准,便选定此地为“唐之地中”。

对此,宋代欧阳修在《新五代史考》中记载说:唐代“开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南距林邑,北距横野,中得浚仪之岳台,应南北弦,居地之中。大周建国,定都于汴。树圭置箭,测岳台晷漏,以为中数。晷漏正,则日之所至,气之所应,得之矣”。    

   

图九   欧阳修图片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KUNLUN 2013-9-2 12:26
,浚仪岳台晷长1.5尺微强,极高34.8度。浚仪为今河南开封,岳台在浚仪西部。由于唐朝测得开封浚仪更接近于晷长1.5尺的标准,便选定此地为“唐之地中”。
回复 夕雨 2013-9-2 13:15
拜读学习了。昆仑老师挖掘开封历史下了功夫的,赞赏。
回复 花溪 2013-9-2 23:26
拜访问候昆仑老师,努力的在老师丰厚的学识中记住了解一些历史,让自己头脑丰盈!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紫雨轩 ( 豫ICP备11013669号 )

GMT+8, 2024-4-28 05:38 , Processed in 0.0325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