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读沈从文前辈散文随笔
秋雨
微信中有朋友推荐沈从文前辈的散文,读后依然为之倾倒,大有继往开来、继而奋起之感慨。沈从文前辈不是科班,上海的第一堂课还没掌握好时间,搞得很不理想,可沈老却被聘为大学教授。公元1917年至公元1937年,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先后活跃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沈从文前辈与同代的数位文学大师齐名。
学无止境,学需要一生持之以恒的追求。就像近来掀起的“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是做,这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永远在路上。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有清醒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敬畏意识和底线意识,划出清晰的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和道德底线,“打铁还需自身硬”,让人生日臻趋于完善。求索无止境,求索需要一生奋斗,就像那奔流东去的江河,日夜不停。百川归海,才能汹涌澎湃,倒海翻江,摧枯拉朽,那将是不可阻挡的力量。
对学问的求索,也是对真理的探求。我们所说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都有参照系,离开某一时空,所谓的真理可能就是谬论,绝对真理几乎没有。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永恒,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所谓的不变都是相对而言的。平行线不相交,但在极远点就相交了;科举制度反动落后,但在隋代却是创新,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封建制度黑暗无比,但从奴隶到封建,那是多大的一场革命啊!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自身没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思维当然也被地球引力束缚着。我们所说的平面,是以地球上的水平面作为参照的,这样的所谓平面受着地球引力的束缚,根本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平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我们却认为是平面,难道我们的思维不是受着地球引力的束缚吗?在这样的所谓平面上画直线怎么可能?我们眼中的直线再直,如果将所谓的直线两端延长,最终无非是绕着地球画了一个大圆。当我们走出地球,走向宇宙深处,回头再看那些所谓的直线时,竟然发现他们依据着各自所在的时空扭曲着,悔恨自己上当受骗。
人所追求的真理,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变成相反的错误。但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相对的真理还是要追求的,因为那是向绝对真理的逼近,因为那是一种信仰。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紫雨轩 ( 豫ICP备11013669号 )
GMT+8, 2023-12-3 07:56 , Processed in 0.0317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